親愛的科研同仁們,今日我們來深入探討生物醫學領域里四個易混淆的概念:轉化、轉導、轉染及感染。盡管它們聽似相近,實則內涵及應用背景大相徑庭。接下來,我將逐一剖析它們的差異。
轉化(Transformation)
定義:于分子克隆領域,轉化專指將質粒DNA或以其為載體的重組子直接引入細菌細胞的過程。
分類:①染色體DNA轉化:歷經吸附、吸收、整合三階段。DNA一旦被細胞攝取,即免受外源核酸酶分解。它初為雙鏈,入胞后轉單鏈,整合至細菌染色體。②質粒DNA轉化:先以特定濃度鈣離子預處理大腸桿菌,制備感受態,隨后轉化。此法效率優于染色體DNA轉化。
應用:轉化作為基因工程的關鍵技術(參見重組DNA技術),亦可能為作物育種及遺傳病的基因治療開辟新徑。
(轉化示意圖)
轉導(Transduction)
定義:分子克隆范疇內,轉導專指利用噬菌體DNA作為媒介,將外源性DNA運送進細菌細胞的過程。
分類:
①普遍性轉導:此類型中,噬菌體具備傳遞供體細菌任意基因的能力。例如,鼠傷寒沙門氏菌的P22、大腸桿菌的P1、枯草桿菌的PBS1、PBS2及SP10噬菌體,均屬普遍性轉導噬菌體。
②局限性轉導:此情形下,噬菌體僅能傳遞供體染色體上緊鄰原噬菌體整合位點的基因。大腸桿菌K-12的λ噬菌體與φ80噬菌體,即為局限性轉導噬菌體的代表。
應用:轉導在細菌遺傳學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,作為常用研究工具,它可實現細菌間基因的轉移,便于進行互補測試、基因定位,尤其是通過共轉導技術深入分析基因的精細結構。在遺傳工程中,借助重組DNA技術,目標基因可被插入λ噬菌體DNA,隨后通過體外包裝技術,利用噬菌體外殼蛋白封裝,最終感染宿主細胞,用于構建基因文庫。
(轉導示意圖)
轉染(Transfection)
定義:于分子克隆領域,轉染專指將外源性基因導入哺乳動物細胞的一系列技術統稱。
分類:
①瞬時轉染:此過程中,外源DNA/RNA并不整合至宿主染色體,故單一宿主細胞內可含多個拷貝,實現高表達水平,但持續時間有限,通常僅數日,主要應用于啟動子及調控元件的研究。
②穩定轉染:外源DNA可整合入宿主染色體或作為游離態存在。
轉染手段:
①化學法:涵蓋DEAE-葡聚糖法、磷酸鈣法及人工脂質體法等;
②物理法:包括顯微注射、電穿孔技術以及基因槍等。
(轉染示意圖)
感染(Infection)
定義:感染,作為醫學術語,通常描述的是病原微生物(涵蓋細菌、真菌、病毒等)侵入生物體并引發的病理生理反應過程。
應用實例:基于病毒能侵入人體并復制增殖的特性,科學家對病毒DNA進行改造,使其成為攜帶外源基因的載體。1990年,美國科學家率先利用反轉錄病毒作為載體,成功將腺苷脫氨酶基因(ada)導入患者自身的T淋巴細胞,經過擴增后回輸給患者,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開啟了基因治療的新紀元。
(感染示意圖)
聲明:文章、圖片等所有內容來源于網絡,僅用于學習交流,若有侵權內容及其他涉法內容,請及時聯系刪除或修改。
如有實驗技術問題,可咨詢我們
主營項目
1. 動物實驗
動物飼養、疾病造模、行為學檢測、心功能、無創血壓、血常規、全自動生化檢測等
2. 細胞實驗
CCK8/MTT、原代細胞分離、流式細胞實驗、細胞劃痕、侵襲、遷移、EDU染色、轉染、穩定株
3. 分子生物學
PCR檢測、熒光定量PCR、絕對定量PCR、端粒酶長度、pull down、雙熒光素酶、SSR、SNP檢測等
4. 蛋白實驗
WB、Co-IP、酵母雙雜
5. 病理實驗
HE染色、免疫組學、電鏡
6. 生理生化實驗
肝腎功能、抗氧化、免疫反應等生理免疫指標;動植物營養指標、微量元素、重金屬、酶活等。
7. 多組學實驗
基因組、轉錄調控、蛋白組、代謝組、微生物多樣性、宏基因組、生信分析
8. 整體課題實驗
方案設計、整體實驗交付、標書寫作、論文潤色、協助投稿
聯系我們
康旭禾生物提供包括動物實驗、細胞實驗、分子實驗、病理實驗、流式檢測實驗及論文翻譯、潤色、投稿輔助等相關的各項服務。
聯系方式:15579126092
公司官網:http://consurebio.com/
公司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小藍VR產業基地D座2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