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裸鼠成瘤實驗,是一種用于研究腫瘤發生和發展的動物實驗。裸鼠是一種無毛、免疫缺陷的小鼠,在體內移植外源性腫瘤細胞后,由于其免疫系統不完整,不會對異物產生免疫反應,因此,腫瘤細胞可以不受抵抗地存活和生長。
通過裸鼠成瘤實驗,可以研究腫瘤細胞在體內的生長、轉移、藥物治療等方面的情況,為開發新的腫瘤治療方法和藥物提供重要的實驗數據。但是,裸鼠成瘤實驗涉及動物權益和倫理問題,需要在符合倫理和法律規定的條件下進行。
實驗室常見成瘤細胞/Common tumorigenic cells in laboratory
常規較容易成瘤的細胞:Hep-G2(肝癌),Hep2(喉癌),NCI-H460(大細胞肺癌), A431(表皮癌),SK-OV-3(卵巢癌),MCF-7(乳腺癌)SKBR3, A375/B16-F10(人黑色素瘤細胞),SGC7901 人胃腫瘤細胞 ,KB人口腔表皮樣癌細胞
成瘤較慢的細胞:CNE(鼻咽癌),A549(肺癌), SPC-A-1(肺腺癌), HT-29(結腸癌),BEL-7402(肝癌),MDA-MB-231 乳腺癌 , CT26 (小鼠結腸癌細胞 ),SH-SY5Y (人神經母細胞瘤細胞 ) , U251 (人膠質瘤細胞) , BGC-823(人胃癌細胞) ,PC-3 (人前列腺癌細胞)
一些比較有爭議的細胞:Hela(宮頸癌),HCT(人回盲腸癌細胞/人結直腸癌腺癌細胞)。其他:BMSC(骨髓間充質干細胞)
成瘤實驗技巧要點 /Key points of skill
細胞的狀態是成瘤實驗的關鍵,所以細胞生長狀態一定要好,取處于對數生長期的細胞,細胞達80-90%左右密度為宜。收集細胞前一天晚上更換新鮮培養基。
胰酶消化細胞后用預冷的PBS洗兩遍,目的為去除細胞中殘余的血清。
用PBS或者無血清培養基吹打細胞沉淀至合適的濃度,一般皮下瘤接種的細胞量為1-5×10^6個細胞/支,接種體積為0.1-0.2ml,因此細胞懸液的濃度為1-5×10^7個細胞/ml,如若有條件的實驗室,也可以加基質膠以加速瘤塊的生成,基質膠與PBS或無血清的比列為1:1。
細胞消化后應盡快接種到裸鼠皮下,一般盡量在半小時內完成(如果接種量大,可以分批接種),途中將細胞懸液放在冰上降低細胞的代謝以保持細胞的活性。
選擇的裸鼠一般在4-6周齡,體重16-18g左右,種植部位選擇血供豐富區域,如腋窩中后部。
接種前用槍將細胞懸液充分的吹散,防止細胞成團而降低細胞成活率,并且導致小鼠接種細胞數量的差異過大。
成瘤實驗操作步驟 /Operating procedure
接種時選擇好部位進針,選擇血管豐富且容易操作的部位接種,如腋下、腹股溝、側腹部及頸背部等部位都是較好操作的部位。
接種前用75%酒精棉球擦拭消毒進針位置,左手抓取固定裸鼠,于裸鼠左側腋窩處皮下注射,接種時,針頭在皮下進針深一點,約1cm深,以減少注射時漏液和污染的可能性,注射前針頭稍微動一動,以便細胞接種成團,減少注射后細胞懸液從針眼溢出。
接種體積為100μL-200μL,可看見明顯鼓包。(這一過程盡量在半小時內完成,途中細胞懸液放在冰上以減緩細胞凋亡及防止出現凝膠現象。)
接種后1-2周左右可以見到皮下開始出現腫塊。
注意要點
根據腫瘤細胞的特性和接種細胞的量,一般皮下成瘤的周期為1-2個月。腫瘤不宜生長過大,一般不要超過2000mm3。
腫瘤大小測量一般為1周兩次,游標卡尺測量腫瘤最長和最短部位。V=1/2*a*b2 (a為長軸,b為短軸)。
皮下瘤取下后一部分凍液氮用作以后提蛋白和RNA,一部分福爾馬林固定用做免疫組化、免疫熒光等。
主營項目
1. 動物實驗
動物飼養、疾病造模、行為學檢測、心功能、無創血壓、血常規、全自動生化檢測等
2. 細胞實驗
CCK8/MTT、原代細胞分離、流式細胞實驗、細胞劃痕、侵襲、遷移、EDU染色、轉染、穩定株
3. 分子生物學
PCR檢測、熒光定量PCR、絕對定量PCR、端粒酶長度、pull down、雙熒光素酶、SSR、SNP檢測等
4. 蛋白實驗
WB、Co-IP、酵母雙雜
5. 病理實驗
HE染色、免疫組學、電鏡
6. 生理生化實驗
肝腎功能、抗氧化、免疫反應等生理免疫指標;動植物營養指標、微量元素、重金屬、酶活等。
7. 多組學實驗
基因組、轉錄調控、蛋白組、代謝組、微生物多樣性、宏基因組、生信分析
8. 整體課題實驗
方案設計、整體實驗交付、標書寫作、論文潤色、協助投稿
聯系我們
康旭禾生物提供包括動物實驗、細胞實驗、分子實驗、病理實驗、流式檢測實驗及論文翻譯、潤色、投稿輔助等相關的各項服務。
聯系方式:15579126092
公司官網:http://consurebio.com/
公司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小藍VR產業基地D座2樓